Uber+是新一轮互联网革命的原点

这是私聊会-怪咖邦群关于Uber逻辑的第二次研讨。

理解Uber的基础或条件:1、使用过Uber、滴滴打车、神州专车,包括一号专车等打车软件;2、用过Uber类型的生活服务,比如河狸家(女士)、功夫熊(按摩),或者大众点评网、美团网的“到家”服务。

我们讨论的Uber+类型的商业现象与行业逻辑,来自这些正在风起云涌的各种新生应用,来自对这些APP的体验与洞察。否则,难免思路不在一个频道上。

以下用Uber代表模式,用优步(Uber)代表出租车APP。

Uber(优步)在中国的尴尬 为什么首创不是No.1(第一名)?

作为一个打车APP软件,Uber在全球范围开启了一个新模式,并占有领先份额。但是在中国,短短2年,打车软件市场的份额,已经变成滴滴占据绝对份额的天下,紧随其后的神州专车、一号专车,优步(Uber)在中国市场份额,是个补缺者。中国打车APP的品牌竞争刚刚开始,打车软件进入服务细分(用户细分)、品牌营销的竞争阶段。这个市场格局就比电商2.0时代的一家独大要好,体现了共享经济的非垄断型特点。

优步(Uber)在中国,所有的创意都将成为对手的红利。优步(Uber)作为一个打车软件,已经没有占据主流份额的机会。关注Uber+,即Uber代表的逻辑与商业前景,更有价值。

在中国的社交媒体、电商基础架构上,BAT尤其是AT(阿里系、腾讯系),拥有既得的权力体系。也就是说,如果对手的模式很容易模仿、又要借助社交媒体与电商基础架构,那么AT都会很快用权力与资本,实现后来居上。

这是优步(Uber)到中国有领头羊变成补缺者的根本原因。理解这一点,是希望后来者意识到,中国市场要想翻盘,光靠一个模式,甚至资本,都是不够的。Uber号称还要在中国砸10亿美金,也不会让优步(Uber)在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提高多少。

在我眼里,Uber是一个新模式的代表符号,至少在中国,他的营销算不上成功,当然,确实有些亮点。

这一段界定我们后面谈的是什么:不是讨论优步(Uber)这家公司的成败,而是讨论Uber代表的商业逻辑。我们讨论的是优步(Uber)开创的模式与商业逻辑,不是Uber本身。

什么是Uber模式?

我们界定而不是定义,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边界。

Uber模式的本质,是供应+与需求+跨时空、无缝、实时的连接,从而实现了供需的高效对接,创造出新价值。

1、跨时空连接: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,是MI(移动互联)对PC(电脑(含PAD)互联网)的革命特点。也就是万物进手机。这一点大家都体验到了。

2、无缝连接:也就是去中介化。Uber让供应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,使用的是基于LBS(地理位置定位)+枪单+推送条件(派单)等混合而成的算法逻辑。这就避免了淘宝等商业模式里,靠实力(花钱买位置获得流量)的商业逻辑。Uber是一个相对公平的、分布式的供需对接平台。

3、实时连接:不管是马上使用、预约使用,都实现了订单的无人化、实时化,方便了用户,也方便了供应方。

Uber逻辑,或者说其技术先进性,就体现在上述三种连接方式的叠加——也就是说,是不是Uber模式,可以用三个连接特点去考察。

4、什么是供应+与需求+呢?这是个更本质的问题。

观察目前Uber+的各行业、个品类,可以发现几个规律:最成功的都发生在供应+领域,也就是过剩产能与产品。车辆、房屋(Airbnb)等率先成为被Uber整合的资源。

为什么Uber司机里有开奔驰、宝马、奥迪各种车的有钱人——这些人真的缺钱吗?问题不是他们缺不缺钱,他们不是缺钱,而是物品富余、时间富余。Uber编造的所谓成为社交媒体,部分说明,丰裕社会里的人,缺的是有趣的生活。所以,那些买得起奔驰的人,也会成为Uber司机。

其次,Uber要成功,还得有一个需求+:也就是未被满足的、高频的需求,如果是刚需,那就更容易成功,这也是打车为什么比Airbnb更成功的原因:打车更高频!

Uber模式小结:

充分条件,有供应+与需求+;必要条件:连接方式是去中介化的。

有了上述的界定,各位不要问哪些行业可以有Uber,至少可以按照上述充分必要条件去反思自己的行业、产品,然后做出判断。

Uber模式的行业逻辑是什么?

我想了半年,还是觉得只有经典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Uber行业逻辑:优化资源配置效率。

也就是说,不管如何新,如何没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模式。现在很多创新为什么是伪创新,就是因此:有些创新是脱裤子放屁,比如扫二维码、填客户信息、兑奖等,都是增加用户使用复杂度。这类花招,根本不会引爆需求。

当前的Uber行业应用,集中在C端(消费者)市场。因为C端市场的需求+更迫切:中国人的消费需求被急速放大,可是提供服务的还停留在短缺时代。出租车就是典型的管制时代产物,所以被一击而溃。还有哪些垄断行业可以被Uber+一击而溃?我看很多。

Uber+的C端化,本质是什么?

Uber降低了三大成本:渠道成本、传播成本、组织成本。简言之,交易成本大幅降低,而且明显与电商1.0(淘宝代表)、2.0(微信代表的)有显著不同,是个新的、分布式生态体。所以,我们说Uber是革命性的,会引发新一轮互联网革命。

实际上,这个革命已经开始。

Uber的复制与Uber+可以催生的行业

Uber模式的复制:打车软件不用说了。

民宿:Airbnb,中国是谁?喜欢玩旅游的可以考虑如何后来居上。

到家类生活服务:保洁、美甲、美容、按摩、烧菜、鲜花、代驾、宠物、医疗。

终端网点的Uber化:提升零售终端的服务效能。酒、米、油等各类商品,都可以构建P2F(网点到家庭)的最后500米供应链。

这些还不够?那就看看Uber+还能催生哪些新事物?

Uber的核心消费者利益是:一键打车。这看起来只是个连接,却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。

一键约茶、一键约酒、一键约炮,一键约*:你的产品只要是高频需求,都可以架构一个Uber模式,创造新商机。

一键送礼,如何?一键约导游,如何?一键约咨询,如何?一键约培训,如何?

一键约X的本质是什么?

不是实体向电商过渡是,仅仅是商品的迁移,而是消费者购物(消费、花钱)的路径迁移!Uber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路径,这才是最颠覆性的革命。

在Uber+这次巨大的商业变革面前,我思考的基点不是定义,而是如何快速找到机会。这就是说,必须快速寻找,整合资源,聚焦实施。

刘春雄:

用智能链接取代平台传递,是Uber真正的价值

下面是我最认同的部分:我简单解释这个界定:1、跨时空连接: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,是MI(移动互联)对PC(电脑(含PAD)互联网)的革命特点。也就是万物进手机。这一点大家都体验到了。2、无缝连接:也就是去中介化。Uber让供应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,使用的是基于LBS(地理位置定位)+枪单+推送条件(派单)等混合而成的算法逻辑。这就避免了淘宝等商业模式里,靠实力(花钱买位置获得流量)的商业逻辑。Uber是一个相对公平的、分布式的供需对接平台。3、实时连接:不管是马上使用、预约使用,都实现了订单的无人化、实时化,方便了用户,也方便了供应方。

这部分我总结为价值链接。过去只讲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,其实中间还有一个价值链接,Uber做的就是这事。价值链接一做,平台就没有意义了,Uber是没有平台的。

现在电商平台的价值传递,说是去中间化,其实去部分中间,或者甚至再造中间,自己又成为中间商。

这三大领域,从重要性来说,分别是价值传递<价值链接<价值创造;从实施难度讲,恰恰反过来,平台最容易,工业4.0最难。中国电商最繁荣,工业4.0基本还没涉及,Uber正在起步。这是合乎逻辑的,在最容易实现领域取得突破。

史老师讲的那段,我理解就是价值链接,跨时间链接,无缝链接,无付费链接,无障碍链接。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了,我称之为互联网价值链。

用智能链接取代平台传递,这才是Uber真正的价值。Uber可能马上就让中国的那么多平台无事可干,平台与其说是在做价值传递,不如说是拿价值传递收费,费用比线下还高,天理不容,技术更不容。

我对把 Uber作为共享经济略有意见,这些定义并为它设定了许多条件,从而限定了它的延伸。有些人说什么行业能用,什么行业不能用,我认为都能用,只要你理解它是价值链接就行。

我觉得三步就行了:

第一步是需求的智能化探测,既可以是自己说出来,也可以是大数据测定倾向;

第二步是智能搜索,把符合需求的标的物搜索出来;

第三步是价值链接,以智能化方式外国投资出来,不一定是一键,可以是定制页面,供你挑选。

新闻头条已经有这个感觉了。比如买服务,有些是自己提出来的,有些不同提,比如尺码,大数据早就有,款式货币、色彩倾向,大数据都有。

价值链接,就是从网络上把用户最需要的搜索出来。搜索技术和定位技术已经足够成熟,智能化链接很容易。

Uber就是把逼你向价值创造,谁有最好的产品,不用交流量费,智能搜索会把你找出来。

【 本文转载自 怪咖帮 微信公众号 】

“软件正在吞噬世界”再精准一点,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所有行业,用新业务模式去改变原先陷入僵局的传统行业,新的技术结合传统服务,彻底改变用户体验。毫无疑问,出租车行业是积怨最深的领域之一,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容易带来突破的行业。